“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通过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并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引导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顶住压力,我国外贸企稳可期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产业调整的速度在加快,产业竞争力在增强。张鹏表示,从我
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产业增加值结构和企业利润结构的分布情况来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的指标明显优于整体情况,从而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将获得一定改善。今年以来,我国主场外交活动频繁,大国外交互动合作的情况明显增多,为我国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改善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在增进互信、增强互动的条件下,外交上的良好进展也将推动我国的国际投资和对外贸易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
出口产品质量对中国制造业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奇迹”离不开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自 1978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速达到了 18%,远远超过同期 GDP 平均 9.5%的年均增速。如果将 1981 年作为比较的基准,中国的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分别增长了超过 30倍和 400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名义值增长了超过260倍。但是,中国制造业出口近年来的增长率趋于下降,而且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越来越明显,与之逐步呈现同周期的变化。近年来制造业出口的增速已经回落到 10%以下的水平,而同时可以明显看出的是,不管是 1998 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 2008 年左右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后一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造成的影响程度更深。随后,中国在 2015 年和 2016 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速下降,主要原因也在于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 至于2020—2021 年新冠病毒疫情这种短期外部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仅出现在疫情暴发初期。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应对这种新挑战,从而保持出口持续增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 Khandelwal( 2010) 指出,发展中国家从出口低质量产品转向出口高质量产品是其获得出口上的成功,进而获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并非充分条件) 。Antoniades( 2015) 发现,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商在国际贸易中一般会追求更高的加成定价( Mark-up pricing) ,而企业在遇到商业周期、竞争强度变化和汇率变动等外部因素冲击的时候,会相应调整加成定价的幅度,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可以调整的空间更大。由此看来,理论上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外贸的持续增长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